
春节在家,看着满桌子菜,劝老父亲喝点酒,可惜他因为身体原因,再也不敢喝酒啦。
回想起小时候,家境不好,母亲每餐炒两三个蔬菜菜,一家五个人吃,如果都只是吃饭,应该够。但是父亲爱喝酒,也许因为劳作,单纯米饭不经饿,所以需要酒精消化来补充能量。但是喝酒非常消耗菜,也就是我这两三个菜,父亲喝酒就吃掉一大半。实在没有菜,连花生米都没有,直接就用生花生(没有炒或煮)做菜喝酒,一年一百多斤花生,就是喝酒吃掉的。母亲因为善良,总是在最后吃一点汤汤水水,造成贫血,身体不好。
长大出来工作后,感觉有些不对,但又没有能力改善家庭条件,担心母亲长年累月吃不到菜,营养不良导致身体不好。所以以经常喝酒对身体不好为由,劝父亲戒酒,这样可以让母亲多吃到一些菜。
然而父亲总觉得喝家酿米酒,酒精度大约二十多度吧,不会影响身体,并认为由于年轻时,在集体时代,缺吃少穿,自己活不到六十岁,所以一日三餐,每餐二三两米酒,一直保持着。
大约六十五岁之后,到医院检查,有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等疾病,医生建议他少喝酒,最好戒酒,这时才开始减少喝酒量。
不知不觉现在已经83岁了,我们也已经人到中年,甚至年过半百,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大家庭聚在一起,高兴时劝老父亲喝点酒,他自酌一丁点,大约一两钱吧,与我们对饮时,表示意思意思就行啦。
现在有点后悔,当初为啥没有创造条件,让父亲还是中老年时,能喝酒时多喝点呢?现在有条件喝酒时,却发现喝不了酒啦。
唉,这就是上一代人的心酸:能喝酒时发现没有菜,不能喝酒时却满桌佳肴。一辈子就这样过去啦!
